北大荒集团黑龙江红卫农场有限公司
2024年05月06日
红卫资讯 Hongwei information
您现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 红卫资讯 > 红卫要闻
大地为纸写诗行 现代农业铸辉煌
时间:2019/05/27 00:00 来源:宣传部 作者:陈国岭 点击量:2428

这里处处是醉人的绿色,那镌刻在完达山脚下的田园风光,如诗如画;这里有黑土地的溢香,那呈现在饶力河畔春耕景象,如描如绘。
  岁月流转,如今,春耕结束红卫大地上,一派生机盎然、绿意勃发的喜人景象。在广袤的田野上,一块块标准化粮田、一处处现代农业设施、一座座水稻催芽工厂、菌棒车间、金属粮仓展现在眼前,农业的“现代化”气息扑面而来。
  这不仅仅是一幅幅美丽的农场写实风景画,更是农产业结构调整、发展现代农业的实践报告。
  近年来,红卫农场向现代农业、向农业强加速转变,以工业化的理念发展农业,调结构、壮规模、创品牌、扬特色,不断提升农业质量效益,增加农收入,推进现代农业跨越发展。去年338.9万元改造输电线路12.2公里,完成管理区路面维修及砂石路铺设;投入131.7万元,完成排涝抢险水利工程增强农业抗风险能力农业机械化水平不断提高农机总动力突破20万千瓦,农业生产综合机械化率达98.9%。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2.46亿元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7万元
  骄人的答卷,离不开农场党政各部门的艰辛奋斗,也凝结着农业人的智慧和心血;在跳跃的数字中,我们能感受到红卫农业昂扬前进的旋律,同时也在不断刷新红卫现代农业发展的速度。
  如何把生产基地变成增效增值的高地,如何克服丰收不一定就是增收的困惑,如何协助小农融入市场经济大潮,如何引领农业踏上现代农业的路途?农场场长王凤龙一句话作了概括:“以现代视野、现代理念和现代方式来谋求转型、推动发展、支撑跨越。”
  在深化改革过程中,红卫农场生态建设与经济发展之间的矛盾日益显现,资源型经济与生态环境保护之间的矛盾尤为突出。农户增收农场增效,成为农场党委一班人“赶考”的时代命题!
  如何彻底改变这种局面?农场党委认为作为一个农业,经济要腾飞,必须从农业“破题”。为此,在经过广泛深入调研的基础上,把目光锁定在一个“调”字上:调思路、调机制、调产业,把传统产业调活、调强、调优,大力发展现代农业,打造农业新优势。
  定位找准了,突破口在哪?红卫农场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重点,坚持市场导向、质量第一、效益优先,农业综合效益和竞争力,特色农业向高质量发展迈进。

---不断优化种植结构。继续扩大水稻订单面积,全场种植优特水稻27万亩,占水稻种植面积的54%。主绥粳18、三江6号、龙洋11、糯稻龙粳57等食味值高、品质好的优特品种,有效降低市场风险。

----持续完善农业基础设施。今年,投资3286万元,完成第八、第十管理区高标准农田和千亿斤田间工程建设;投资2500万元,完成第十管理区北大湾北部涝区基础设施配套工程;投资300万元,完成水利综合治理工程;推进青龙山灌区田间配套工程补贴616万元推广水稻侧深施肥插秧机、水田整地机、自动驾驶导航系统、运苗机改装割晒机、收割打捆一体机及水田犁等新型机械设备大力推广秸秆离田综合利用实现秸杆还田和综合利用率100%。

----坚持绿色发展理念今年,红卫农场全面积实施农业“三减”措施应用水稻侧深施肥技术25万亩,各管理区大力推广使用微生物肥、有机肥,全面积应用生物杀菌剂防治水稻稻瘟病和纹枯病。积极推广富硒有机水稻种植,实现水稻全面积质量可追溯和绿色体系认证同时,加大耕地和地下水资源管护力度,确保耕地面积不减少。

----推广新技术应用。今年,农场在第五管理区试验示范种养结合型生态循环农业技术150亩,试验蟹稻综合种养共作技术450亩,第八管理区试验秸秆+畜禽粪便+蚯蚓混合发酵有机肥100吨,第一管理区区块链+农业示范区试验800亩,第四管理区试验育秧大棚密苗技术500亩,示范蒸汽机发芽技术4栋。在管理区打造一处占地近3000的集智能化、信息化、数字化于一体的高标准农业示范区,加快推动农业现代化进程。

----构建质量管理体系。农场依据农业规范实施准则ISO9001ISO14001标准,打造全程监控可视、数据时时上传的管理模式,使绿色有机农产品达到质量安全标准并对农产品生产、加工、包装、运输、储藏等环节建立质量安全档案逐步形成产销一体化的产品质量安全追溯信息网络。完善农业考核及奖惩制度,细化农时标准,严抓作业质量,打造农业标准化管理体系。

----采取综合措施节本增效。3月15日,红卫农场与东北农大电气与信息学院项目组就智慧农业、“数字农服”相关事宜进行对接,推进“双控一服务”平台的落实。5月8日,由车载信息服务产业应用联盟(TIAA)、黑龙江北大荒农垦总局建三江管理局、黑龙江农垦总局建三江管理局红卫农场共同主办的农业全过程无人作业试2019年首轮试验在农场正式启动。今年农场对统供的种子、化肥及统一航化进行政策扶持,给予适当补贴,提高耕地贷款额度,降低贷款利率,提高种植户收益,有效地推动现代农业的发展。
  红卫农场拿出一系列真金白银的扶持政策,大力培育科技示范户,构建新型农业经营体系,迈出了农改革加速小康进程的有力步伐。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的发展,从集约、集优入手,实施标准化和特色化,在新、奇、特、优四个方面实现突破。
  杨凤成红卫农场第一管理区的科技示范户,被周围农户戏称为“粮食大王”。他通过多种流转形式,将零星、分散在农户手中的土地,归并整合,集中布局,改善农业生产条件,实现土地适度规模集中。2018年,共承包耕地500余亩进行水稻粮食生产。通过多方的探索学习,将水稻新品种进行试验种植,通过实施多项新技术、新措施,水稻亩产达1300余斤,亩均增收200多元。
  近年来的实践中,红卫百姓脸上开心的笑容,越来越滋润的生活,一次次印证了农场党委的正确决策。用现代工业理念来发展现代农业,跳出传统思维和经营模式,建设一流的科技园,多元化发展现代农业,带动红卫现代农业飞跃发展。
  科技园区红卫农业发展中起到了引领和示范的作用,犹如一只蝴蝶在破茧而出的蜕变中越来越美……
  农场依托资源优势和区域优势,重点打造具有红卫特色的现代农业示范园区。夏季的雨后,凉爽宜人。来到科技园区,田野处处生机盎然。园区规划建设面积300余亩,分核心区和实验区两大板块,投资总额达200余万元。核心区以水稻新品种栽培、新农艺推广为主,试验区以发展休闲旅游农业和特色农业为主,并围绕园区规划建设科技服务配套设施。园区经济逐渐成为推动全现代农业产业发展的重要引擎。
  放眼红卫,田野独领风骚,但见食用菌飘香,遍地稻谷新绿。现代农业园区建设,一步一个脚印的稳健和极其富有创造性的实践,将为红卫的农业倍添生机和活力,让农收获无限的希望和喜悦。
  从“小农户”到“大产业”,从“单打独斗”到“集团作战”,从“孤帆独舟”到“联合舰队”……经过红卫历任掌舵者的不懈努力,沿着工业化、产业化经营的路子,开启了红卫现代农业新征程。“合作社”、“家庭农场”、“一一品”示范、示范……如雨后春笋般,在红卫大地竞相绽放。
  强化措施,优化服务,狠抓落实,有力加快了业强建设步伐。
去年,农场水稻面积突破56万亩,粮食平均单产619公斤,粮食总产36.83万吨,良种覆盖率100%,产值达到20亿元,农业科技贡献率86%水稻一项人均增收突破3500元,成为名副其实的水稻专业场。先后3次取得全国粮食生产先进场”称号。
  紧抓“互联网+”发展机遇,搭建农业产业服务和技术指导平台。4月17日,红卫农场举办“互联网+农业”营销专题讲座,农业科技人员、种植户代表200多人参加培训。截至目前,农场举办科技知识培训会13次,累计培训人数达3000人次。5月14日,为了进一步提升农机手的操作技术水平,红卫农场工会联合农机科、农业科在第七管理区科技示范田举办水稻机械插秧技能大赛农场春耕的诸多亮点,吸引建三江管理局农业重点工作推进会议4月10日5月10日先后两次在红卫农场召开一系列强有力的措施,托起了红卫现代农业这航母,形成了崭新的、更具有竞争力的现代农业的良好局面。
  5月15-16日,中央电视台焦点访谈栏目组记者来到红卫农场,就车联技术应用与智慧农业进行录制,采访了农场场长王凤龙。农场党委书记王满友向记者介绍了相关情况。红卫人围绕稳定粮食调结构、优化产业扩规模、树立品牌创市场、提升品质增效益,力求把红卫农场打造为现代农业示范引领的先行区。
    大地为纸写诗行,现代农业铸辉煌。一块块整齐划一的农田,一排排排列有序的现代农机,栋栋均匀整齐的育秧大棚……如锦似绣,把红卫大地描绘得分外妖娆,沿着总局党委的正确引领,按照农场党委所绘制的蓝图扎实推进,红卫将绽放出更加光彩夺目的光芒。

2.jpg606_副本.jpg873_副本.jpg290.jpg942.jpg965.jpg852.jpg

版权所有:北大荒集团黑龙江红卫农场有限公司

备案号:黑ICP备17000016号-1   技术支持:风腾电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