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大荒集团黑龙江红卫农场有限公司
2024年04月29日
社会民生 Hongwei information
您现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 社会民生 > 文学天地
粽香端午 感时怀古
时间:2022/05/31 00:00 来源:学校 作者:李凤 点击量:526

“疏疏数点黄梅雨,殊方又逢重五。”一个流传了两千年的民俗节日——端午节,走过了浩瀚历史的烟云,传承着歌唱民族和爱国诗章的文化气息,经历风风雨雨岁月地涤荡,如一道绚丽的彩虹,映照着历史悠久的文明古国。

端午节,能在泱泱华夏流传至今,最大的因素是因为一位受人敬仰的伟大诗人——屈原。他的爱国忧民的情怀,他对祖国的无限忠诚,及其“可日月争光辉”的巍巍人格与意志,使他成为我国文学史上第一位伟大诗人的爱国诗人。

屈原是中国历史上一位伟大的爱国诗人,中国浪漫主义文学的奠基人。楚武王熊通之子屈瑕的后代。少年时受过良好的教育,博闻强识,志向远大。早年受楚怀王信任,任左徒、三闾大夫,期间写出流芳千古的佳作,与《诗经》齐名。他主张对内举贤任能,修明法度,对外力主联齐抗秦。却遭贵族排挤诽谤,被先后流放至汉北和沅湘流域。他在流放途中写下忧国忧民的《离骚》、《天问》、《九歌》等不朽诗篇。以最著名的篇章《离骚》为代表的《楚辞》与《诗经》中的《国风》并称为“风骚”,对后世诗歌产生了深远影响。成为中国文学史上的璀璨明珠,“逸响伟辞,卓绝一世”。“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屈原的“求索”精神,成为后世仁人志士所信奉和追求的一种高尚精神。

公元278年,楚国郢都被秦军攻破后,屈原眼看自己的祖国被侵略,悲愤不已,于农历五月初五含恨写下绝笔作《怀沙》,自沉于汨罗江,以身殉楚国。用自己的生命表达着对祖国的一片忠魂。

“竞渡深悲千载冤,忠魂一去讵能还。国亡身殒今何有,只留离骚在世间。”历代的文人墨客,到了端午节都要写诗作赋,以表达对屈原的缅怀。“屈子当年赋楚骚,手中握有杀人刀。艾萧太盛椒兰少,一跃冲向万里涛。”毛泽东的《七绝·屈原》表明了端午节最大的文化内核在于纪念屈原,端午节是中国诗人节、爱国节、英雄节。毛泽东十分推崇屈原,在很多外交场合向海外推介这位先贤。让这个中国的传统节日“一跃冲向万里涛”,漂洋过海走出去。

而民间的纪念活动更是丰富多彩,逐渐形成了一种遍布全国的文化习俗。流传至今的主要有“赛龙舟”、“吃粽子”等纪念活动。那时,楚人听闻屈原跳江,悲痛不已,便划船追赶到汨罗江寻找屈原的尸身。故称“赛龙舟”。而“吃粽子”则是荆楚之人,为了不让屈原的肉体被鱼虾吞噬,人们纷纷将饭团、鸡蛋等食物投入江中,以此来避免让鱼虾吞食屈原的尸体。后来每到五月初五,人们就以划龙舟,吃粽子等形式来纪念爱国诗人屈原。虽然这只是传说,但也表达了后人们对屈原伟大的爱国精神的缅怀和尊敬。

从而也说明了中国人民对屈原的道德观和人生理想有着高度的认同。因此端午节也是中华民族,表达对优美诗歌和伟大诗人崇敬的节日。

感时怀古,抚今犹叹!伟大的诗人虽行走在遥远的古代,但他的从“小我”走向“大我”的思想和人生理念,他的辉煌壮丽的诗篇,却能穿越时空,以一个浓郁的民族节日的形式,与我们相连千秋万代。

“慢啭莺喉,轻敲象板,胜读离骚章句。荷香暗度。渐引入陶陶,醉乡深处。卧听江头,画船喧叠鼓。”

穿越千古的荷风,又吹过屈原故里,田野,麦黄杏熟,河畔,粽叶飘香。一个与诗歌息息相关的节日——端午节,又在疏疏的“黄梅时节家家雨”中向我们走来。


版权所有:北大荒集团黑龙江红卫农场有限公司

备案号:黑ICP备17000016号-1   技术支持:风腾电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