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大荒集团黑龙江红卫农场有限公司
2024年04月20日
社会民生 Hongwei information
您现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 社会民生 > 文学天地
走过冬天迎来丰收
时间:2020/01/06 00:00 来源:学校 作者:李凤 点击量:1068

   北方的冬天是刺骨的寒冷,尤其是在20世纪60年代末,没有水泥马路吸收光热,没有幢幢高楼遮挡寒风,人烟罕至的北大荒来说寒冷是无法想象的。来自杭州19岁的女知识青年张抗抗,就在这不寻常冬天里坚持笔耕不辍,直至后来功成名就,她由衷感叹:“走过冬天迎来丰收”。

      1969年的寒冬腊月,大烟炮席卷着大地,土坯房舍变成了一个一个雪丘。其他知青都回家过年了,张抗抗独自一人常常盘腿坐在凉冰冰土炕上,用军大衣将自己过得严严实实,伏在炕桌上写作。说是炕桌其实就是一个四条木棍腿简易支架,轻轻晃动就会散架,这还是她在外边捡来的。方桌粗糙的板面容易划破手,又无法写字,她在上面贴了一张鲁迅的像,又在外面包上一层透明的尼龙纸,这就算是写字桌了。屋外是寒冷的,屋内是冰冷的,土炕是冰凉的,只有她的心是火热的。凭着一颗火热的心,她在伏案疾书中忘记了寒冷,忘记了饥饿,忘记了时间,忘记了寒风呼啸的恐惧,度过了无数个冬日,迎来了她的第一次丰收——1972年10月在上海《解放日报》上发表第一篇小说《灯》。

     春天来了,收获的季节还会远吗?1974年春天,她又开始了长篇小说《分界线》的创作。上海人民出版社文艺编辑发现了她创作才华,以出版社的名义向农场为张抗抗请创作假。人是借调走,可粮票发放没了着落。这就意味着她的口粮成了问题,那时是凭粮票购买粮食,每人每月发放粮票是有限量的。她又陷入困窘的境地,出版社的工作人员同情她,接济她微薄的粮票。就这样义无反顾坚持写作。1975年春节前夕,完成了反映边疆农场建设和知青生活的长篇小说《分界线》30万字的初稿,同年10月正式出书。这不由地让我想到了陈毅写的现代诗《青松》:“大雪压青松,青松挺且直。要知松高洁,待到雪化时。”

    已取得一定成绩的张抗抗,1979年黑龙江省作家协会调她去从事专业创作,这对酷爱创作的她来说,能从事专业创作是梦寐以求的事情,就在这时大批知青开始返城。她看到和自己一起下乡的知青,一个个匆匆离开建设兵团,她有了失落感。她的家乡杭州是个温暖、美丽富饶的城市,那里有她的父母双亲,能在陪伴在父母身边生活,是她以前想都不敢想的事情,现在回城的机会来了,她怎能不踌躇不前呢?在痛苦中挣扎的她把自己的矛盾心情跟父母说了,她父亲说:“文学创作是你一生的追求,你酷爱文学,又有了专门创作的机会,怎么能随便放弃呢?这个家你随时可以回来探望的!”自古忠孝两难全,最终她选择了留在东北从事文学创作。

    后来通过她坚持不懈的勤奋努力,佳作连连,已发表小说、散文共计600余万字,出版各类文学专著80余种。代表作:长篇小说《隐形伴侣》、《赤彤丹朱》、《情爱画廊》、《作女》、《张抗抗自选集》5卷等;并且走出国门,走向世界,1988年英国剑桥大学国际名人传记中将其收入“世界名人录”,多部作品被翻译成英、法、德、日、俄文并在海外出版。张抗抗作为20世纪中国文学最后辉煌时期的代表作家之一,在创作上虽然已经取得了非凡的成就,但她依然锲而不舍,以敏锐的艺术嗅觉,感觉时代运行的脚步,建立和完善作品的艺术风格,提升思想的深度与哲学意蕴,将她的创作走向高峰。

    现如今的她,虽然头顶光环无数,每当回放在下乡农场艰苦创作的历程片段时,双眼饱含多少辛酸的泪水。在她深情地回眸里,我感受到创作是一个面对清贫不灰心,面对寂寞不浮躁,面对困扰不妥协,面对抉择不言弃,持之以恒,才能到达成功的彼岸的心路历程!她的创作过程是对 “走过冬季迎来丰收”最好的诠释。 


版权所有:北大荒集团黑龙江红卫农场有限公司

备案号:黑ICP备17000016号-1   技术支持:风腾电商